第三期公民採訪基金

截止報名日期:2021年11月15日
目的:支持本地民間採訪,讓報導內容更深入多元 計劃書可全年提交。每季度申請將由六個來自不同界別的成員組成評審委員會,根據以下評審準則審批申請計劃書:
公眾利益 (人權、社會公義、為弱勢發聲、監督政府、調查元素)
可行性 (具體執行計劃、申請人的經驗)
主流媒體較少涉及的議題
呈現形式 (文字、影像、多媒體、網頁等)是否與內容配合
作品影響力
一、資助的方式:(二擇其一) 1) 公民採訪平台眾籌(最高6萬)+基金會資助(最高2萬),資助金額合共最高八萬元 資助分三期發放: 第一期:基金會總資助額 20% (需達眾籌預算總金額的60%) 第二期:基金會總資助額 50% (需交中期報告) 第三期:基金會總資助額 30% (項目完成後) 2) 基金會資助最高金額二萬元 二、作品發佈: 經公民採訪基金撥款的項目,《立場新聞》 有權按其編審原則和流程,首先發放受其贊助的相關報導;在首先發放後三天,作品需以「創用CC」( Creative Commons)「非商用﹑註名出處」的版權流通; 受公民採訪基金撥款的報導和出版物,並不代表 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及 《立場新聞》 的立場。 公民採訪基金申請表
評審團: 張潔平(Matters 創始人) 區家麟(傳媒工作者,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執委) 傅景華(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) 鄭佩珊(獨立記者) 杜耀明(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前助理教授) 劉進圖(資深傳媒人) 黃俊邦(香港獨立媒體網主編) 梁啟智(時事評論員) 黎穎詩(城市研究者) 黃浩華(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) 蔡玉玲(獨立調查記者) 王雅麗 ( 初創公關顧問、《經濟日報》前副主筆) 潘達培(中大大學專業應用副教授)
私隱政策 個人資料乃自願提供,有關資料只用作是次活動之用。資料只會供處理申請的人員參閱,作為審批、聯絡及相關的用途。收集的個人資料會於活動完結後的6個月內被銷毀。
成功獲批資助項目詳情及眾籌計劃: 第一期 1) 《70年代雙週》 2) 《誌》 揭露司法不公, 聾人手語翻譯制度人權報道眾籌計劃 第二期 1) 性/別小眾《風流》獨立雜誌 <ISSUE002暴力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