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香港獨立媒體網 製作 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 贊助
Me too 運動源自對受性侵女性的支持,逐漸發展成一場全球運動。
與此同時,亦引來反撲。一些網絡輿論指MeToo的聲明是未審先判,也引來男性被誣陷的憂慮。
今集網絡打假請來兩位嘉賓,拆解圍繞MeToo 的種種恐懼與誤解。
嘉賓:黎明博士(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)、曾嶸(法夢成員)
土地大辯論的原意,據稱是要邀請市民就各土地供應選項提供意見。不過諮詢開展以來,不少民間團體認為諮詢的內容不盡不實,土地需求估算是否合理?不同選項的優劣描述是否準確?更重要的問題是,這個諮詢是否「真」?
今次「網絡打假」節目,與大家一起釐清「事實」。
嘉賓:黃遠輝(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Task Force on Land Supply主席)、林芷筠(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成員)
香港房屋問題嚴重,輪候公屋的時間越來越長,有聲音說減去每天150個的大陸移民配額,可以舒緩公屋供應,泛民對這提議也有和應。究竟削減大陸移民配額,是否可以舒緩到公屋供應?又或者說點樣減才能有舒緩效果?減配額又會唔會帶來新的問題?我們希望請各路人士,跟大家分析討論。
嘉賓:周諾恆 Jaco Chow Nok Hang(社民連內務副主席) 譚凱邦 Roy Tam(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)
政府於2017年7月尾公佈「一地兩檢」的方案,計劃在西九設立「內地口岸區」執行中國大陸法律,讓旅客可在香港辦理國內的出入境和檢疫手續,涉及基本法落實和一國兩制的將來。
高鐵效率與本港法治,究竟如何平衡呢?
同一個議題,兩種演繹。政府宣傳中,乘坐高鐵只需48分鐘就直達廣州,而關注組團體卻指直通廣州高鐵全日僅有1班,平均需時超過60分鐘。「一地兩檢」方案真的能令香港搭上全國高鐵的高速列車嗎?
嘉賓︰ 何君堯(立法會議員)、梁啟智(時事評論員氹一地兩檢關注組成員)
林子健事件從開始至今都是「匪夷所思」,從美斯簽名照、21口釘書釘,到近日 FactWire News Agency 傳真社找到疑似林子健的黑衣人「安全離開」現場,警方凌晨高調以「涉嫌誤導警務人員罪名」拘捕林子健並告上法庭。 有人批評傳真社的新聞手法,亦有人質疑林子健作假,眾口鑠金,傳媒和公眾人物如何取信於社會?大家怎樣從後真相年代中,辨清事實、重建互相的信任呢?
嘉賓︰ 楊健興先生( 香港記者協會 Hong Ko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主席) 、葉蔭聰(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)
文字報導
中國首位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劉曉波於2017年7月月13日因末期肝癌在瀋陽「病逝」。劉曉波自6月下旬證實患病,直至7月中病逝,劉的病情、家人情況、甚至身後事,所有資訊都被國家牢牢操縱在手中。每天官方流出不同的訊息,與劉曉波家人和好友在大氣電波中回應,截然不同。
嘉賓︰呂秉權(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),郭家麒(立法會議員)
文字報導
傳媒近期大肆報導兒童疫苗是否安全,而網上一直流傳「疫苗導致自閉症」的傳聞,近年,本地網上亦成立反兒童疫苗的家長群組。今年五月美國明里蘇達州移民社區,出現麻疹大爆發,不少媒體矛頭直指反疫苗講運動。「兒童疫苗是否安全」至今對部份人而言,依然未有定案。
嘉賓︰何健基(中大醫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)、曾焯文(綠色環保人仕)及 林藹雲(家長和中文大學導師)
觀塘獨立音樂空間 Hidden Agenda早前遭警方強力掃盪,新民主同盟在社交網站出圖,指有警力打壓 HA,卻無力阻止九龍灣姦劫案。網民廣傳,及後才發現兩宗事件並非同一晚發生,新民主同盟期後刪圖。本集邀請有關人仕討論上述事件引發的延伸問題。
嘉賓︰鍾錦麟(新民主同盟區議員)、易君璧(青少女發展網絡組織 - 青躍)